313款产品!惠民保迈入“存量优化”阶段

来源于:本站

发布日期:2025-10-20

惠民保增速放缓,迈入“存量优化”阶段。

10月18日召开的第五届复旦大学普惠保险与创新论坛上,许闲教授团队发布《2025年城市定制型商业医疗保险(惠民保)知识图谱》(下称报告)显示,2025年新增惠民保产品9款,市场增速为2.96%,较2024年同期进一步放缓。截至7月31日,全国累计推出313款地方性惠民保产品。

惠民保,即城市定制型商业医疗保险,是商业保险参与多层次医疗保险体系的服务创新,最早于2015年在深圳推出,近年来成为了席卷全国的现象级保险产品。

2023年以来,惠民保增长态势明显放缓。报告显示,2017年—2025年,惠民保数量分别为1款、2款、5款、102款、185款、257款、290款、304款和313款。

其中,2025年以来新增惠民保产品仅9款,市场增速为2.96%,较2024年同期进一步放缓。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风险管理与保险学系主任许闲表示,当市场覆盖达到一定程度后,重点就会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

报告显示,2025年正常运营的惠民保产品为202款,较2023年的211款减少9款,但较2024年的199款增加3款。

许闲表示,整体来看,惠民保基本盘正在趋于稳定,产品出清节奏展现了优胜劣汰的过程,一些运营不善的产品被淘汰,而那些真正符合大众需求、运营规范的产品将得以保留和发展,为惠民保的长期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正常运营的202款惠民保产品中,传统惠民保产品占比约为83.66%,其余约16%由互联网门诊、特定群体(女性/少儿/学生版)及综合责任类等新业态产品构成。

与此同时,新上线产品呈现“双轮驱动”特点。一方面加速覆盖下沉市场,保障网络持续向更广阔地区延伸;另一方面深耕已有市场,在惠民保已覆盖地区,推动产品持续创新和保障升级。

特药保障是惠民保产品近年来的重点创新领域之一。

报告显示,当前运营的169款基础版传统惠民保产品中,137款产品包含特药责任,比例超过80%。全国平均每款惠民保产品覆盖41种特药,覆盖28种适应症。

特药适应症以恶性肿瘤为核心,同时积极拓展罕见病保障。此外,保障范围正逐步延伸至自身免疫性疾病、精神疾病、心血管疾病、眼科疾病等多个治疗领域。

报告给出了国内特药目录、海外特药目录、罕见病药品目录“含药量”和适应症TOP20榜单。

榜单显示,国内特药目录以创新抗肿瘤药为核心,主要涵盖肺癌、淋巴瘤、乳腺癌、白血病等高发恶性肿瘤适应症;海外特药目录已在19个省市落地,平均包含33种药品,重点覆盖白血病、淋巴瘤、肺癌、乳腺癌等领域;罕见病药品目录则涵盖黏多糖贮积症、戈谢病、血友病等高费用疾病。

此外,惠民保通过覆盖CAR-T治疗药品缓解超高额费用负担,纳入地区特色目录,如港澳药械通药品、天竺综保区特药等。为支持本土生物医药产业发展,部分地区还将本土创新药械纳入范围。

在定价机制方面,惠民保产品正在从单一定价模式向差异化定价模式转变。

统计数据显示,正在运行的基础版惠民保产品中,141款产品采用单一定价模式,平均价格为95元,相较于2021年知识图谱统计的60元左右的价格水平有所上涨。

差异化定价主要基于年龄、健康状况、收入和团体参保四个因素。例如,枣惠保针对低保、特困、返贫人群实行优惠,体现普惠与政策补贴导向;齐惠保按既往症与健康状况分层,有助于控制逆向选择;天津惠民保鼓励家庭集中参保或团体参保,提升整体覆盖率。

在保障责任方面,统计数据表明,近半数产品提供了多种版本选择,其中70款产品设计了两个版本,7款产品设计了三个版本,满足不同需求和支付能力的参保人群。部分地区产品设计“加油包”供消费者选择。例如,广东省的多款产品设计了住院医疗费用补偿和个人在线问诊医疗费用补偿加油包。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近期发布的《关于推动城市商业医疗险高质量发展的通知》,明确提出规范销售行为、鼓励产品创新与差异化定价,为惠民保的健康发展指明了方向。

报告指出,惠民保的未来发展仍面临挑战,如何科学厘定费率、合理设置免责条款、有效防范风险和逆向选择,是保障产品长期稳健运行的关键。随着市场基本盘的稳定、产品创新的加速与监管政策的完善,惠民保正迎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将持续为我国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的构建贡献重要力量。

排版:刘珺宇

校对:王锦程

温馨提示:本站所有文章来源于网络整理,目的在于知识了解,文章内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操作,风险 自担。本站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原创性。相关信 息并未经过本网站证实。

栏目热文

313款产品!惠民保迈入“存量优化”阶段

展开全文

惠民保增速放缓,迈入“存量优化”阶段。

10月18日召开的第五届复旦大学普惠保险与创新论坛上,许闲教授团队发布《2025年城市定制型商业医疗保险(惠民保)知识图谱》(下称报告)显示,2025年新增惠民保产品9款,市场增速为2.96%,较2024年同期进一步放缓。截至7月31日,全国累计推出313款地方性惠民保产品。

惠民保,即城市定制型商业医疗保险,是商业保险参与多层次医疗保险体系的服务创新,最早于2015年在深圳推出,近年来成为了席卷全国的现象级保险产品。

2023年以来,惠民保增长态势明显放缓。报告显示,2017年—2025年,惠民保数量分别为1款、2款、5款、102款、185款、257款、290款、304款和313款。

其中,2025年以来新增惠民保产品仅9款,市场增速为2.96%,较2024年同期进一步放缓。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风险管理与保险学系主任许闲表示,当市场覆盖达到一定程度后,重点就会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

报告显示,2025年正常运营的惠民保产品为202款,较2023年的211款减少9款,但较2024年的199款增加3款。

许闲表示,整体来看,惠民保基本盘正在趋于稳定,产品出清节奏展现了优胜劣汰的过程,一些运营不善的产品被淘汰,而那些真正符合大众需求、运营规范的产品将得以保留和发展,为惠民保的长期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正常运营的202款惠民保产品中,传统惠民保产品占比约为83.66%,其余约16%由互联网门诊、特定群体(女性/少儿/学生版)及综合责任类等新业态产品构成。

与此同时,新上线产品呈现“双轮驱动”特点。一方面加速覆盖下沉市场,保障网络持续向更广阔地区延伸;另一方面深耕已有市场,在惠民保已覆盖地区,推动产品持续创新和保障升级。

特药保障是惠民保产品近年来的重点创新领域之一。

报告显示,当前运营的169款基础版传统惠民保产品中,137款产品包含特药责任,比例超过80%。全国平均每款惠民保产品覆盖41种特药,覆盖28种适应症。

特药适应症以恶性肿瘤为核心,同时积极拓展罕见病保障。此外,保障范围正逐步延伸至自身免疫性疾病、精神疾病、心血管疾病、眼科疾病等多个治疗领域。

报告给出了国内特药目录、海外特药目录、罕见病药品目录“含药量”和适应症TOP20榜单。

榜单显示,国内特药目录以创新抗肿瘤药为核心,主要涵盖肺癌、淋巴瘤、乳腺癌、白血病等高发恶性肿瘤适应症;海外特药目录已在19个省市落地,平均包含33种药品,重点覆盖白血病、淋巴瘤、肺癌、乳腺癌等领域;罕见病药品目录则涵盖黏多糖贮积症、戈谢病、血友病等高费用疾病。

此外,惠民保通过覆盖CAR-T治疗药品缓解超高额费用负担,纳入地区特色目录,如港澳药械通药品、天竺综保区特药等。为支持本土生物医药产业发展,部分地区还将本土创新药械纳入范围。

在定价机制方面,惠民保产品正在从单一定价模式向差异化定价模式转变。

统计数据显示,正在运行的基础版惠民保产品中,141款产品采用单一定价模式,平均价格为95元,相较于2021年知识图谱统计的60元左右的价格水平有所上涨。

差异化定价主要基于年龄、健康状况、收入和团体参保四个因素。例如,枣惠保针对低保、特困、返贫人群实行优惠,体现普惠与政策补贴导向;齐惠保按既往症与健康状况分层,有助于控制逆向选择;天津惠民保鼓励家庭集中参保或团体参保,提升整体覆盖率。

在保障责任方面,统计数据表明,近半数产品提供了多种版本选择,其中70款产品设计了两个版本,7款产品设计了三个版本,满足不同需求和支付能力的参保人群。部分地区产品设计“加油包”供消费者选择。例如,广东省的多款产品设计了住院医疗费用补偿和个人在线问诊医疗费用补偿加油包。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近期发布的《关于推动城市商业医疗险高质量发展的通知》,明确提出规范销售行为、鼓励产品创新与差异化定价,为惠民保的健康发展指明了方向。

报告指出,惠民保的未来发展仍面临挑战,如何科学厘定费率、合理设置免责条款、有效防范风险和逆向选择,是保障产品长期稳健运行的关键。随着市场基本盘的稳定、产品创新的加速与监管政策的完善,惠民保正迎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将持续为我国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的构建贡献重要力量。

排版:刘珺宇

校对:王锦程

__BASE64_5byA5oi36aKG5Y+W__ __BASE64_JDExMDAw__ __BASE64_6LWg6YeRKw==__ __BASE64_NTA=__ __BASE64_5YWD57qi5YyF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