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前启后 擘画新蓝图 引领新征程——二十届四中全会公报学习体会
来源于:本站
发布日期:2025-10-26
作者:中原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证券研究所所长 邓淑斌
10月20日至23日,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在北京召开。本次全会是在我国即将胜利完成“十四五”主要目标任务,进入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夯实基础、全面发力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根据党章规定,每届中央委员会通常召开七次全体会议(即“一中全会”至“七中全会”),其中四中全会一般聚焦党和国家发展的重大议题,具有承前启后的战略意义。
23日下午,根据新华社受权发布的《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公报》,本次全会充分肯定二十届三中全会以来的中央政治局工作,对“十四五”时期取得的重大成就给予高度评价,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并且在分析当前形势和任务的基础上,强调坚决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24日上午10时中共中央举行新闻发布会,由中央政策研究室、中央农办、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商务部、国家卫生健康委等部门相关人士分别从《建议》起草过程与总体框架、“十五五”时期形势分析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方针、主要目标,以及《建议》中关于农业农村、产业发展、国内市场、区域发展、科技创新、发展新质生产力、对外开放、卫生健康、人口发展等九大领域的部署,对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进行解读,充分展现了本次全会围绕把准方向,实事求是、问计于民、凝聚共识的全过程。
《建议》系统谋划了我国“十五五”时期的经济社会发展,在对“十五五”时期所处阶段重要性和面临复杂形势进行全面分析的基础上,明确了未来五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方针、基本原则、发展目标和重点任务,擘画了未来五年发展的宏伟蓝图,为国家“十五五”规划的编制工作提供根本遵循。与“十四五”规划相比,“十五五”规划建议的目标要求更高,内容聚焦于科技自立自强与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深化改革开放与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强大国内市场与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与推进共同富裕、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与加快全面绿色转型、建设更高水平平安中国与高质量推进国防现代化等核心议题,充分体现出更突出“科技”的核心地位、更强调“安全”的基石作用、更注重“质”的有效提升、更着眼“人”的全面发展等新的时代特点,为乘势而上、接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和实现2035年远景目标指明了前进方向 。
关于“十五五”时期的重要地位,本次全会指出,“十五五”时期是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夯实基础、全面发力的关键时期,在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地位。与此前的中央政治局“7·30”会议相关表述相比较,本次会议对“十五五”时期的定性新增了“承前启后”的表述。2020年10月29日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因此,相比较而言,在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中,“十四五”时期要开好局、起好步,“十五五”时期则需要发挥“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
关于“十五五”时期的形势研判及应对要求,本次全会指出,“十五五”时期我国发展环境面临深刻复杂变化,我国发展处于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基于这一研判进一步提出了既要乘势而上,又要迎难而上的应对之策,也即,保持战略定力、增强必胜信心、积极识变应变求变、集中力量办好自己的事。这一研判及要求,与中央政治局“7·30”会议的表述保持一致,也是当前国际贸易秩序和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震荡与重构之下的现实情况,彰显了更强的风险意识和斗争精神。
关于“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方针,在一以贯之强调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的同时,较之中央政治局“7·30”会议的表述,本次全会特别提出,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确保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取得决定性进展。相比较于2020年10月十九届五中全会针对“十四五”时期提出的“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这一表述再次重申,体现了经济发展与经济增长在“十五五”时期的重中之重。
关于“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本次全会提出的“六个坚持”,在此前9月25日研究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五”规划重大问题的中央政治局会议上已有所提及,也即,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人民至上,坚持高质量发展、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坚持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相结合、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六个坚持”紧密联系,既包含了始终如一的初心(党的领导、人民至上),也明确了发展方向(高质量、改革开放),同时明确了实现路径(市场与政府结合)和保障机制(统筹发展与安全),共同构成了“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完整框架。
关于“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本次全会提出了七大目标:高质量发展取得显著成效,科技自立自强水平大幅提高,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取得新突破,社会文明程度明显提升,人民生活品质不断提高,美丽中国建设取得新的重大进展,国家安全屏障更加巩固。上述目标领域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均有明确部署,但较之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十四五”时期发展目标(经济发展取得新成效、改革开放迈出新步伐、社会文明程度得到新提高、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进步、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国家治理效能得到新提升),本次全会提出的目标要求明显更高,并且还新增了科技发展、国家安全两大指标,这也意味着,科技自立自强和国家安全在“十五五”时期的经济社会发展将占有相当分量。此外,本次全会对2035年远景目标的展望也新增了“国防实力、国际影响力大幅跃升”的表述,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积极应对复杂国际形势的魄力和贡献中国力量、传递中国之声的信心与决心。
关于“十五五”时期的重要任务,本次全会提出了12项,涉及领域包括产业体系、科技创新、国内统一大市场、经济体制、对外开放、农业农村、区域协调发展、文化建设、民生保障、绿色转型、国家安全、国防和军队现代化。与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十四五”规划期间12项重要任务相比较,尽管涉及领域相同,但本次全会对“十五五”时期重要任务部署在如下两方面的变化,值得在后续正式公布的《建议》全文中进一步关注:
一方面体现在重点任务的排序,现代化产业体系、对外开放、民生三项重要任务的排序均有所上调。其中,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作为首要任务,排列于科技创新与自立自强之前,突出了发展经济的着力点要放在实体经济上、科技创新要与产业创新融合、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要引领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顶层设计思路;对外开放从此前的第9位提升至第5位,从“实现高水平对外开放”到“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突出了持续深入推进对外开放的决心;民生从此前的第10位提升至第9位,将推动房地产高质量发展纳入其中考虑,突出了多措并举、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的信心。
另一方面体现在各重点任务目标与举措的表述,如:(1)在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方面,新增“坚持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方向”“航天强国”“保持制造业合理比重”“促进服务业优质高效发展”等要求;(2)在科技创新方面,强调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新增“教育强国”“不断催生新质生产力”“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等要求;(3)在扩内需相关的建设强大国内市场方面,新增“坚持惠民生和促消费、投资于物和投资于人紧密结合”的表述,意味着基本确立了通过惠民生来扩内需的这一根本路径,并对构建国内统一大市场提出了“坚决破除阻碍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卡点堵点”的要求;(4)在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方面,新增“更好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加快完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提升宏观经济治理效能”等要求;(5)在对外开放方面,新增“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积极扩大自主开放”等要求;(6)在农业农村现代化与乡村全面振兴方面,提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7)在区域协调发展方面,突出优化区域经济布局,新增“优化重大生产力布局,发挥重点区域增长极作用”“加强海洋开发利用保护”的要求;(8)在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方面,强调激发文化创新创造活力,提出了“植根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顺应信息技术发展潮流,发展具有强大思想引领力、精神凝聚力、价值感召力、国际影响力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更高要求;(9)在民生保障和改善方面,特别强调“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推动房地产高质量发展”“稳步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10)在绿色转型发展方面,围绕建设美丽中国,现代化着重提出“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积极稳妥推进和实现碳达峰”;(11)在国家安全方面,围绕体系和能力建设,提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治理之路”;(12)在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方面,强调“如期(即,2027年)实现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提出“边斗争、边备战、边建设”“要加快先进战斗力建设”等新要求。
温馨提示:本站所有文章来源于网络整理,目的在于知识了解,文章内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操作,风险 自担。本站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原创性。相关信 息并未经过本网站证实。
分享到



